►前言

昆蟲是生物中數量最多一種,也是最常被拿來當作物候觀察的物種之一,因為昆蟲的鳴聲是最容易被人們覺察的,例如農民曆上的節氣「驚蟄」,所以鳴蟲成了敏感的物候指標生物。
鳴蟲中又以蟋蟀最具文化與人文色彩;中國的甲骨文中的「秋」字就是以蟋蟀外形而創的文字,詩經及爾雅則分別提到二十幾種的昆蟲,自唐朝以下就有更多的詩詞歌賦是以蟋蟀而創,藝術家則在飼養的工具上發揮工藝之美,所以在鳴蟲的文化中流傳著「玩蟲一時,養盆一世」之語,可見這一隻蟋蟀帶給人們的不僅是當時飼養玩逗的樂趣,更上層樓的藝術欣賞與創作。
為了這隻「天下第一蟲」,曾經在研究所時期以蟋蟀作為研究主題的中華民國自然生態保育協會秘書長蔡惠卿,這一次總算完成指導老師楊平世教授的期望──「學以致用、貢獻社會」,因此籌辦這次蟋蟀文化展的單位橫跨農業委員會林務局、台北市政府動物園、台南縣豐榮社區促進協會與中華民國自然生態保育協會,從中央、地方到民間團體,可說是一次成功的夥伴結合。
這次的蟋蟀文化特展將自二月十六日起在台市立動物園昆蟲館開始展出,特展當天除了豐富的鳴蟲飼養器具的展示以外,台南縣豐榮促進協會蔡朝明理事長並為此特別準備三百隻驍勇善戰的蟋蟀,為北部地區舉辦一場冬日難得的逗賞蟋蟀活動,讓遊客體驗逗玩蟋蟀的樂趣,還有比賽蟋蟀叫聲大小的「大聲公」競賽,讓忙碌的現代人回味一下農閒時的娛樂,最重要的是推薦給大眾一項具休閒、文化保存與生物多樣性保育的活動。希望大眾們在短暫珍貴的年假裡,想要進行休閒娛樂又兼具民俗傳承、文化氣息的活動,請到動物園昆蟲館好好的欣賞這種「文化昆蟲」,但願「老檔案」帶給大家「新啟示」。
展覽地點:台北市立動物園昆蟲館
主辦單位:台北市立動物園、中華民國自然生態保育協會
協辦單位:台南新化豐榮社區發展協會
指導單位: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台北市政府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