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第102期選文

【2009生物多樣性特報】

過渡的世界

台灣兩棲動物分類上可能的變革

文.圖/向高世 銘傳大學生物科技系

  隨著近十多年來分子親緣(Molecular phylogeny)相關研究的快速發展,讓早期外部形態及核型(Karyotype)為主要依據的生物分類,又多了一個更簡便且清晰的驗證方式;而在兩棲爬行動物上也是如此,一些已往被認為廣泛分布或缺乏較精確比對的種類,藉由跨國性的大區域研究,讓部份錯綜難解的地理親緣習題,得以豁然開朗。儘管現今仍有不少待解的謎團,但其中較為明確的研究結果,已足以讓學名的使用者去認真思考,是否該對這些動物的名稱進行一些更動或修正,以期合乎較新的研究現況。

  另外,隨著網際網路世界的快速發展,不論是國際著名研究組織、地區性的學術機構、乃至於私人所成立的網站,使得兩棲爬行動物分類相關的網路資源也越來越多。雖然這多樣的資訊,為許多有興趣的人帶來了不少便利,但同一物種,在不同的網站中,採取迥異學名的情況,也屢見不鮮。即使是較專門的研究者,一不小心便有機會產生誤判,而對於較少接觸科學期刊的讀者來說,這眾多且紛亂的訊息讓人無所適從。

  在此筆者則針對與國內兩棲類相關,近年來分子親緣研究的結果以及未來可能在分類階層上所產生的變革,概述如下:

  首先是有尾目(Order Caudata)的部份,在去年由師大生科系呂光洋教授實驗室團隊,於期刊發表令人振奮的2個新種後(Lai and Lue, 2008),過去分類紛亂的情況已大致暫告一段落,台灣的山椒魚科(Family Hynobiidae)被區分為5個種群,也無太大的爭論;但由這類動物於台灣山區,棲地有如空中島嶼般,各個族群間隔離的機制相當明顯,部份種群內(如台灣山椒魚)在不同地點間,遺傳及外型差異亦不算小,隱藏種(Criptic Species)存在的機會,似乎仍無法完全排除。此外,在一些調查較少或資訊缺如的可能分布區域,是否有未知種類的存在?諸如此類的問題,則有待研究者未來更進一步的努力來為我們解答。

完整精彩圖文,請上誠品等各大書局(金石堂除外)或「中華民國自然生態保育協會」購買大自然雜誌


【生態焦點】

發現澎湖

世上首見海底龐大柱狀玄武岩

文.圖/鄭明修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

  2008年5月26日, 中研院研究團隊搭船前往澎湖群島最北方的大磽燈塔, 潛水調查澎湖寒災海底生態, 該海域水深13公尺, 意外發現綿延近二百公尺長, 高約10公尺的柱狀玄武岩地形景觀, 如同懸崖峭壁,十分壯觀, 其柱狀節理十分明顯,宛如「海底城牆」, 是澎湖海域, 也是全世界首次發現 如此龐大雄偉的柱狀玄武岩海底奇觀。

進行寒害野調大發現   

  2008年2月在澎湖群島海域發生百年罕見的寒災,造成大量魚群體力不支漂上岸邊死亡的現象,震驚各界,為了進一步瞭解寒災後海底受損及後續復原情形,我的研究團隊受農委會漁業署委託執行調查研究計畫,從3月開始前往澎湖各地進行亞潮帶潛水調查作業。由於寒災期間大多數凍傷或餓昏的魚類和底棲無脊椎動物蝦、蟹、貝與棘皮動物等均來自北方海域,而且魚屍體也都堆積在澎湖群島北邊海灘上,因此,我們先期調查一直以澎湖北海為重點。 

澎湖海底地質奇觀   

  在2008年5月26日由馬公港出發,原先預定前往目斗嶼燈塔東北處潛水,當我們到達目斗嶼時,我發現北方仍有一座燈塔,由於過去一直沒有去過,看地圖才知是大磽嶼上的燈塔,所以索性將船開至大磽燈塔北邊約100公尺處定位下錨潛水。該處水深約13~16公尺,我們分別拉50公尺測線,記錄海底珊瑚覆蓋率及底棲無脊椎動物種類與豐度。 

  最後要收工前,我帶大家從測站潛至燈塔底部,發現是陡峭的岩壁和散落各地的岩塊,懸崖般的峭壁筆直向上到水面處十分雄偉,當我游到水面後往下看,才確定這是澎湖陸地上十分常見的柱狀玄武岩地形,當下內心十分興奮──「為什麼是我發現!」,過去會來到這裡的只有潛水射魚的漁民,從沒有任何學術調查到過這裡,這真是一塊海底地質界的處女地。我很激動的想多潛水觀察,到底範圍有多大,但是氣瓶中的空氣已快用完,只好先游上來,再利用浮潛觀察周遭環境,不到一小時候後該處海流變強,已無法進行第2支氣瓶的潛水作業,心裡一直希望儘快再來一次,以便好好觀察如此壯觀 的柱狀玄武岩自然景觀。

完整精彩圖文,請上誠品等各大書局(金石堂除外)或「中華民國自然生態保育協會」購買大自然雜誌


【大貓熊來了】

大貓熊來了

文/本刊編輯部
圖/胡京仁
 

  名列世界瀕危動物名單的中國動物──大貓熊在2008年年底到台灣來了。 大貓熊要來台灣不是最近才有的發想與行動,大約是在1986-1987年間,當時的行政院 政務委員,後出任中華奧委會主席的張豐緒先生因工作關係,中國方面就曾對他表示, 有意願致贈大貓熊一對來台,但因大貓熊名列世界瀕危動物名單,進出口手續繁雜,加 上張豐緒先生又任中華民國自然生態保育協會理事長,一心倡導保育觀念、致力自然生 態工作,對於接受致贈大貓熊一事當然更加謹慎。

  1988年,動物園之友協會理事長洪文棟因觀賞日本大貓熊,深覺應該引進讓國人有機會觀賞大貓熊可愛的身影,自此開始努力申請大貓熊來台事宜,並捐款籌建貓熊的特展館所;事隔二十年,歷經政黨輪替,貓熊終於在外交、政治及教育、保育的角力下到了台灣。 看似拖延很久的議案,但政府組成審查委員小組審議大貓熊來台事宜則是在2008年緊鑼密鼓地執行開來,並且動作非常迅速的召開、完成、進口、檢疫、展示。當年顧慮的移地保育、華盛頓公約、教育宣導、政治統戰……,似乎都已解決,事實上果真如此嗎? 坊間的報章雜誌或電子媒體,未見關心保育大貓熊相關報導,倒是網路的影音及時報導 擠爆動物園網站;搶貓熊週邊產品商機的創意,也日有新意。 忝為保育團體所創辦的媒體,為堅持最初的理想,及多年來奮鬥的目標,本刊編輯部將 為大貓熊來台一案,在第102-103期大自然雜誌陸續訪談相關單位、審查小組委員,並 邀集學者評論,從法律、政策、保育、教育以及研究等各個層面進行探討。期望藉此讓 讀者大眾更全面地瞭解事情的始末,並從被政治與經濟議題層層覆蓋的混沌中,重新挖 掘出大貓熊保育的重要意義,以及我們未來可以努力的方向。                    ───本刊編輯部

 

完整精彩圖文,請上誠品等各大書局(金石堂除外)或「中華民國自然生態保育協會」購買大自然雜誌


【大貓熊來了】

從大貓熊外交到生態保育

 
文/金恆鑣 亞熱帶生態學學會
圖/楊恩生
  

  不論從政治外交或生態保育的角度看,大貓熊引進台灣都是一樁非比尋常之事。中國大陸「饋贈」這項特別禮物說是海兩峽岸交流的里程碑,毋寧說是可供台灣再思生態保育議題的一樁大事,後者的重要性要遠超過政治外交(或統戰手腕)的意涵。

  大多數人承認所有的生命有其內在價值,而大貓熊可謂得天獨厚地兼具自然的內 在價值與人為的市場價值。內在價值源自漫長的演化過程,不因人類賦予大貓熊的市場 價值而變動,所以又稱為固有價值。 

  中國大陸深知大貓熊受到全球人類的喜愛。在資本主義的社會中,動物園展示大貓 熊的商機利益龐大。大貓熊存在的消息傳到西方一個世紀後,也就是1970年代,中國大 陸利用大貓熊進行多次「大貓熊外交」,到1984年才中止這個活動,改為經濟行為,與 許多國家簽署租借契約:租期為十年及年租金一百萬美元。然而,從1998年起,大貓熊 的命運起了變化。「世界野生動物基金會」(WWF)的訴訟與「美國魚類暨野生動物署」的宣佈,大貓熊若要進入美國的動物園,中國大陸必須將租金的一半以上用在保育大貓熊及其棲地上。這個改變使得人類將大貓熊的利用從外交轉到牟利,再轉到保育之後,大貓熊族群自身終於收到人類雖是遲來卻也是善意的若干反饋。

  2005年的5月,中國大陸就有意提供一對大貓熊給我們,不過當時台灣政治情事複雜,各方看法分歧,大貓熊餽贈之事未能實現。隨著兩岸關係的改變,事情有了轉機,中國大陸饋贈我們一對大貓熊之事終於在去年12月23日實現了。我們雖然省下龐大的租金,卻得承受隱含另類「政治解讀」的意涵。無論如何,大貓熊在台灣展示的龐大經濟利益不可忽視。大貓熊來了,經濟利益也有了,但除此之外,大貓熊到台灣還有甚麼其他的意涵呢?

  這次中國大陸送一對大貓熊給我們,除了意識型態強烈的人提出收與拒之看法外,社會大眾大都聚光在大貓熊討喜與天真的模樣,欲儘早一睹為快。有少數人認識到大貓熊在動物界的稀有性與有絕滅之虞,著眼在動物保育上,並不全然贊成接受這個禮物。而當前社會普遍的看法是將大貓熊來台之事濃縮在滿足人類的好奇心與其市場價值上。所有的措施重點無非都放在飼養、展示與牟利。其實人類幾乎將所有的生命貨幣化,對生命演化到現世的多樣性的過程所悉極微,對生命系統的複雜性及生命對維持整個生態系的重要性更加無知。

 

完整精彩圖文,請上誠品等各大書局(金石堂除外)或「中華民國自然生態保育協會」購買大自然雜誌


【保育初衷】

孩提日本兵公職

親近大自然始終如一

口述/張豐緒 中華民國自然生態保育協會創會理事長
撰稿/蔡惠卿

張豐緒政務委員訪問瑞士國家公園時,跪地聞花香一景。 (黃萬居攝,引用自大自然第2期)

 

  中華民國自然生態保育協會、 大自然雜誌剛剛在2007年過完25週年慶, 緊接著是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走過四分之一個世紀; 25年不算短的歲月, 如果您發現台灣是美麗的、台灣依然可愛, 那麼是誰盡心盡力地在守候這一片家園? 要始終如一的堅持最初的理想, 要不畏挫折的奮戰到底, 想當然爾,背後一定有一群勇敢又努力的人們。 選在生態保育工作開展25年後, 開闢【保育初衷】人物篇, 有其特別的意義: 一是希望年輕的朋友們有機會傾聽老故事, 二是想要前輩們述說自己的最初理想、檢視25年來的腳步, 三是冀望這個專欄將來可以結集成書, 為保育人物留下雪泥鴻爪!

——本刊編輯部

  身為第一個全國性生態保育民間團體創會理事長,總會引來許多人的好奇與詢問,我被問最多的問題是:「為什麼會成立以自然生態保育為主的民間團體?」、「是什麼樣的動機讓您想要成立中華民國自然生態保育協會?」

  我是屏東人,父親是當地很得人氣的醫生,在家排行老么,兄姐長我很多歲,因此,童年幾乎像獨子一樣的生活著。當然,會設法度過許多課餘閒暇時光:譬如放學時,被水面上的紅娘華、水中的龍蝨和水黽吸引而逗留溪畔,誤了回家的時間;尋聲捕捉蟋蟀,聆聽牠的叫聲,驅牠與同學的蟋蟀比鬥;觀察樹上、溪流旁的鳥兒出沒的種類與時間。早年鄉間的自然環境未遭破壞,豐富的蟲魚鳥獸,讓我的童年並不寂寞,反而啟發培養我對生物與自然的興趣。雖然,常因此延遲回家時間,受母親責罵,害父親擔心,並被訓戒「說謊是當小偷的開始」,可是這樣的庭訓卻教我一輩子牢記、奉行正道。 

  及長,在日人統治時的屏東縣境內服兵役,當一名日本兵,卻經常在出野外時,抓台灣大蟋蟀、油葫蘆,教日本籍班長認識牠們,也是這些蟋蟀的叫聲讓我憶起童年,度過無數個夜晚。後來,在國民政府下擔任公職,先是在任內政部長時,負責規劃國家公園,擔任行政院政務委員時,不僅第一座國家公園正式成立,也同時與幾位好友,籌畫成立中華民國自然生態保育協會。

  成立中華民國自然生態保育協會似乎是一種水到渠成的因緣,再「自然」不過。因為自小對生物、對昆蟲的喜愛與觀察,大約在民國70年左右,有一天我和陳履安先生、魏鏞先生等人在老淡水高爾夫球場打球,忽然發現草地上出現大量的蜻蜓屍體,追問下才知道,由於施用殺蟲劑之故,造成這場蜻蜓浩劫,我們幾個「政府官員」才興起不要完全依賴公部門,要成立民間團體致力保育工作的決心。 

  所以談保育的初衷?應該是那一顆深埋我心底很久很久的種子,從孩提、日本兵到政府官員,直到成立中華民國自然生態保育協會終於發芽茁壯,讓我一圓為自然生態保育盡心力之宿願,也讓我對因為經濟開發日益惡化的台灣自然資源,有了搶救的機會。協助國家公園順利成立是我公職生涯上應盡的責任,而成立中華民國自然生態保育協會可以參與、執行更多國際、國內的科學研究與實務工作,不用受太多官方約束,彈性與空間都很大,可以讓更多對腳下這塊地有心的人一起來努力,是我至今仍然感到欣慰的事!

 

完整精彩圖文,請上誠品等各大書局(金石堂除外)或「中華民國自然生態保育協會」購買大自然雜誌


【保育初衷】

關鍵人物─我的先生謝孝同

文.圖/劉小如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我在大學時代是個熱衷文學思想的人。怎麼會在還沒有人聽過「保育」 這個名詞的1968年,獻身投入自然保育,並且後來改行念了生物? 

  嫁給由美國來台灣的謝孝同提供了最重要的契機。因為夫婿謝孝同,我在1967年開始賞鳥、參與鳥類繫放工作、學到基本的保育知識、也注意到當年野生動物的悲慘命運。謝孝同在台灣進行博士論文研究時,為了推動野生動物保育,積極地與許多政府單位接觸,希望政府至少設立「一個專職」來負責野生動物相關事務;我則是他全天候的文字及口頭翻譯兼秘書,包括去各地演講,為林務局舉辦野生動物保育研究培訓會議,推動狩獵法修訂,撰寫台灣野鳥圖鑑等等。很多當年我翻譯時使用的字彙,如今已是通用的名詞;當年他四處演講時,列舉的野生動物價值,至今還有不同作者沿用;他描寫鳥類鳴叫聲的方法,例如冠羽畫眉的熱情招呼,早已被賞鳥人廣泛使用,但卻並不知道起源來自於他。

  我會毫不猶疑地投入謝孝同的工作,固然是因為傳統「嫁雞隨雞」的信念,但也與我的個性有著重要關係。我的父親是影響我個性與人格最大的一位,他的正直與誠信,奠定了我最基本的價值觀,他對動物的愛是我熱愛大自然的基礎,最重要的是,他從不曾讓我認為生命應該有侷限。在那個重男輕女的年代,做為他的女兒,是我此生最大的福份。

  很難想像當年若沒有考上東海大學,若沒有從物理系轉到外文系,我現在會是在什麼行業。可能不會認識謝孝同、與他結婚,讓他成為影響我此生最多的第二個人。小時候野孩子的習性,在協助謝孝同的過程中完全得到了合理性。為了要在推動野生動物保育時更有說服力,我決定改行念自然資源保育,但若沒有謝孝同的積極鼓勵與支持,我不可能完成學業,也不可能在他被調回美國後,繼續留在台灣工作直到今天。 

  另外,多年來我能持續參與台灣的自然保育工作,學以致用,是仰賴許多政府領導者和學界前輩的提攜,每次想到這些前輩們,都覺得必須加倍努力,才不辜負這些機緣。

 

完整精彩圖文,請上誠品等各大書局(金石堂除外)或「中華民國自然生態保育協會」購買大自然雜誌


【發現台灣之美】

墾丁國家公園生日快樂

文.圖/蔡惠卿

  成立國家公園的精神, 在於保護具有國家代表性之自然區域、生物或史蹟。 自1872年美國設立世界上第一座國家公園──黃石國家公園迄今, 世界上已有約一百個國家或地區設立了近千座的國家公園。

  民國66年9月1日在台灣的自然生態保育史上是一個值得紀念的里程碑,因為自民國51年內政部之專案小組奉行政院指示,研擬完成國家公園草案十二條起,歷經十餘年直至66年9月1日,當時的行政院長蔣經國先生指示優先規劃墾丁地區為我國第一座國家公園。68年通過「規劃墾丁地區國家公園」計畫,同年審議通過墾丁國家公園範圍計畫;經過專家學者的現勘與研究調查,69年「墾丁國家公園計畫」草案完成提送內政部國家公園計畫委員會第五次會議審議;71年9月1日獲准成立,73年1月1日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也正式成立。

  自73年起,台灣相繼成立了墾丁、玉山、陽明山、太魯閣、雪霸、金門、東沙等七座國家公園。對致力於自然生態保育工作的人士而言,每成立一座國家公園就像搶救了一個地區一群物種一樣的欣慰與興奮。墾丁國家公園是我國成立的第一座國家公園,三面環海,兼具山海勝景,由於百萬年來地殼運動不斷的作用,陸地與海洋的交蝕影響,造就了本區高位珊瑚礁、海蝕地形、海蝕壺穴、崩崖地形等奇特的地理景觀,這座由 珊瑚礁堆砌二百萬年的舞台,經過國家公園的洗禮也已走過四分之一的世紀。墾丁特殊的海陸位置,加上熱帶氣候的催化,孕育出她豐富多變的生態樣貌,我們期盼未來在墾管處的守衛與營造下,屬於墾丁的藍天碧海綠地越加色彩豔麗。

  墾管處為慶祝成立25週年,將於2009年1月1日起至1月31日止,舉辦「墾丁國家公園25週年處慶系列活動」,活動內容包含保育成果展、梅花鹿野放活動、四大生態人文主題導覽(社頂公園夜間觀察、社頂毛柿林生態旅遊路線、後壁湖潮間帶觀察、恆春古城暨海角人文尋跡之旅等)、生態保育專題講座等。

 

完整精彩圖文,請上誠品等各大書局(金石堂除外)或「中華民國自然生態保育協會」購買大自然雜誌


 

97年度生物多樣性系列演講回顧

文.圖/本刊編輯部

  引進外來種就像雙面刃,可以豐富並改善我們的生活,也可以徹底摧毀我們原有的環境。這些後來過度繁衍擴張,並造成原生物種和環境的危害的外來種就成為「入侵種」,使得農業經濟與生態環境面臨嚴重的衝擊。過去政府單位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在因應外來入侵種問題,然而卻不易根除。如今,不能一昧地依賴政府單位,而是全民都應該共同正視外來入侵種問題,唯有全民主動參與外來入侵種清除活動,並且拒絕走私、飼養以及任意放生外來種,外來種入侵造成的問題與現象才能獲得解決。

  由農委會林務局贊助,中華民國自然生態保育協會執行,每個月固定舉辦的系列演講,97年度特別以「外來入侵種」議題為主軸。由於聽眾以一般民眾為主,為了能喚起更多人消滅入侵種的共識,並願意落實於行動,故將本次內容安排著眼在「消滅外來入侵種,全民一起來」,邀集各方專家學者透過演講和活動示範,讓社會大眾能學會辨識外來入侵種,瞭解它們所造成的危害,並且進一步學習有效移除的方法。

  97年度第一場演講先邀請到農委會林業試驗所趙榮台博士率先開宗明義地介紹外來入侵種的來源、入侵管道,以及對於環境與社會經濟所造成的衝擊,並逐一提出因應之道。而趙博士在演講中特別強調,有效對付外來入侵種最重要的關鍵是「預防勝於治療」,然而引入外來種的管道眾多,防不慎防,除了政府單位應加強稽查防線,更應該建立全民防範意識,降低意外引入的機會。但偏偏許多外來種在沒有造成重大危害之前,往往容易被忽略,最後才演變成一發不可收拾的狀態,儘管如此仍要相信面對外來入侵種「亡羊補牢,猶未晚已」,唯有社會大眾均願意投入清除外來入侵種的行動,才能更有效控制疫情的擴展。 

  第二場演講邀請對於兩棲爬蟲動物,以及生態濕地保育具有相當專業與熱誠的林華慶博士,針對「外來爬蟲類與常見水生入侵種現況」做詳盡的介紹。由於外來入侵種有絕大部分是經由業者引進寵物市場,其中尤以兩棲爬蟲類最受到消費者的喜愛,但往往在飼養熱潮退去,被許多飼主棄養及野放,這些外來動物因適應力強而成功在野外大量繁殖,進而對於本土物種造成嚴重的危害。事實上,福壽螺也是早期被養殖業大量棄養才形成今日嚴重的後患。這些經由棄養與放生行為而引發的外來入侵種問題,已在全台各地蔓延開來,造成的傷害難以計數, 至今大多仍無法根除,無形間替台灣生態環境埋下許多不定時炸彈。

  緊接著4月份,我們在台北市立動物園舉辦「清除福壽螺活動」,在台灣大學無脊椎動物園專家——陳俊宏教授帶領下,深切瞭解福壽螺所造成的危害,並展開清除行動。當天有許多熱心的民眾帶著全家大小共襄盛舉,剷除遍地繁生的福壽螺,同時也協助清除周邊的外來入侵種植物。

  5月份的系列演講是由林業試驗所董景生博士透過精彩的影像紀錄,讓民眾瞭解刺桐釉小蜂對於刺桐樹造成的危害,並藉此引出台灣在外來種防治管理上的漏洞。

  6月份邀請到龜類研究專家陳添喜博士帶領民眾深度瞭解巴西龜對於生態環境所造成的問題。由於巴西龜主要是透過大量的貿易,再由不負責任的飼主棄養或某些團體大量放生,使牠們在野外的族群不斷壯大。面對巴西龜入侵的問題,最有效的方法還是要從貿易管制與民眾教育著手。

  此外,外來入侵種不僅只是動物,台灣原生種植物也飽受外來入侵種植物的侵害,因此,7月份系列演講邀請到林務局陳超仁技正介紹以入侵自然環境外來種水生植物之基本知識及種類,同時分享棲地復育經驗及問題。接下來,為了讓民眾能夠更進一步瞭解素有「綠癌」之稱的外來入侵種植物——小花蔓澤蘭的危害,並落實清除行動,

  8月份本會與南投林區管理處合作,帶領民眾前往彰化田中森林公園進行「小花蔓澤蘭清除行動」。活動當天還特別邀請到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黃士元助理研究員,現場實地教導大家辨識小花蔓澤蘭,以及正確有效的清除方法。

  9月份則是由台灣首屈一指的螞蟻專家——林宗岐博士深入介紹「土壤的癌細胞——紅火蟻」。自2003年起,紅火蟻成了台灣人聞之色變的入侵種——慘遭叮咬的生物非死即傷,對於人類與其他動物都造成相當程度的威脅,而它會直接取食農作物,以及損壞農業設備的習性,也使得農業經濟面臨極大的損失。為此,政府成立了國家紅火蟻防治中心,負責提供整體的火蟻通報與處理行動,並積極研究發展出符合台灣生態環境之有效監測方法與防治策略,同時也提供一般民眾線上通報系統,希望藉此掌握各地的疫情,避免危害再度蔓延。

 

  10月份,我們將外來入侵種的焦點放在淡水魚類,這次的系列演講分為兩段,第一段是由山野釣遊雜誌社社長,同時也是台灣淡水魚類研究達人左承偉先生演講「金瓜寮溪翹嘴入侵看外來魚種問題」。翹嘴,俗稱曲腰魚、總統魚,提到牠大家肯定直接聯想到日月潭遠至馳名的鮮魚大餐。不過日前卻因為民眾放生觀賞用的外來魚種——專吃魚卵的玻璃魚和奇力魚,而一度面臨滅絕的危機。然而,當總統魚被民眾任意攜至北部地區放養時,其繁衍的優勢與巨大的體積,卻也同時造成當地溪流魚種的生存威脅。左承偉先生透過他的研究數據,讓大家從另一個面相來思考外來入侵種的問題,並藉此警惕人為擅自引入的行為,對於生態環境平衡所造成的嚴重傷害。第二段演講是由台灣大學漁業科學研究所所吳雅琪研究助理,從她的研究報告深入探討被大家所熟知、有清道夫之稱的琵琶鼠魚的入侵與防治。 

  97年度系列演講的壓軸在11月份展開。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的鳥類專家——林瑞興研究員為民眾深入介紹台灣外來入侵鳥種的現況。他長期調查台灣地區外來種鳥類,這些外來入侵種鳥類多來自於宗教放生、棄養與籠逸鳥,儘管多數的外來鳥種往往由於環境適應問題,無法順利在野外生存,然而少數競爭優勢較高的鳥種,因其族群大量擴充,已經嚴重威脅到台灣本土鳥類,其中因雜交而造成的基因污染現象,更是我們不得不關注的議題。對於外來入侵種鳥類的管理與一般外來入侵種管理有其相通之處:首先,必須提升大眾對外來入侵種議題的認識,並進一步認知其對台灣生物多樣性的威脅,更重要的就是避免買賣及放生外來種,杜絕其逸散至野外的機會,留給台灣原生種安全的生存空間。

 

完整精彩圖文,請上誠品等各大書局(金石堂除外)或「中華民國自然生態保育協會」購買大自然雜誌

Hits / 1152   Update / 2016-08-17

可不定期獲得
-活動訊息
-最新保育新知
-優先參與活動

地址: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新溫室104室
電話:02-27872289
傳真:02-26535722
聯絡信箱:swanint@seed.net.tw
 

郵政劃撥帳戶
帳號:05236661
戶名: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自然生態保育協會

 個人入會申請書

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自然生態保育協會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