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第114期選文
【擁抱海洋.The Sea Around Us 522 國際海洋年專輯】

漁業資源永續的水產銀行

文.圖/鄭明修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在台灣推動「海洋保護區」一直停滯不前的主要原因有很多,首先國人長久以「海鮮文化」取代「海洋文化」;其次海洋教育尚未落實在我們的教育體系,而且缺乏教育政策;海洋法制化更是裹足不前,尤其「海岸法」是國土三法中保護海岸生態資源的基本法,一再擱置在立法院。雖然擴大推動「海洋保護區」是現今唯一能解救海洋生物和漁業資源崩毀的法寶之一,也是全球學者專家的共識與主流策略,但是若要以淺顯易懂的文字來告訴民眾,我會提出海洋保護區就如同「水產銀行」的說法,也就是存款愈多(保護面積愈大),利息也就愈多(培育漁業生物愈多),而且利息如同從保護區溢出的魚類,可以成為生生不息的漁業資源。

不可同日而語的海洋資源

  台灣常自比為海洋國家,卻沒有資源永續觀念的海洋政策。台灣四面環海,海岸線長超過1,100公里,西側的台灣海峽屬於水深200公尺內的大陸棚,多數海域平均深度在60公尺以內;東側海域鄰廣大的太平洋,附近有黑潮主流經過,洄游魚類資源豐沛;南部海域為珊瑚裙礁,溫暖的海水、複雜多樣的棲地環境,造就出生物多樣性極高的珊瑚礁海域,如此得天獨厚的環境條件,讓台灣先天上即具備多樣且豐富的海洋生態資源,也成為發展遠洋、近海及沿岸漁業的有利條件。豐饒的海洋資源,過去台灣擁有發達的遠近海漁業,目前仍是全球前六大遠洋漁業國,每年產值高達數百億新台幣,為國家、漁民帶來豐富的收益。近十餘年來,全球海洋資源迅速耗竭,過去認為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海洋,遭到污染、過度捕撈的衝擊,雖然漁具、漁法不斷的進步,但漁獲從增幅漸減,到目前每年的漁獲量正逐漸下降中。

  近幾年來全球氣候變遷現象日益明顯,海洋暖化、冬季的異常低溫等現象,造成海洋生物的異常或死亡,讓漁獲量更顯著的降低,如果更詳細的做魚種的分析,可以發現許多的魚種已經嚴重枯竭,目前的漁獲物組成已與過去不同,過去族群龐大的沙丁魚、鯷魚、鱈魚等都已經顯著減少,鱈魚甚至被列為瀕危物種,嚴格限制捕撈數量。」。

完整精彩圖文,請上誠品等各大書局(金石堂除外)或「中華民國自然生態保育協會」購買大自然雜誌


【擁抱海洋.The Sea Around Us 522 國際海洋年專輯】

貝受注目

東沙島潮間帶的貝類

文/邱郁文 高雄醫學大學生物醫學暨環境生物系
圖/汪秀敏、林怡如、黃彥銘、蔡政達、顏易君、蘇俊育
天然的貝類之家

  東沙環礁位於南海的北端,是由珊瑚礁歷經千萬年生長堆積而成,形成我國海域唯一發育完整的大型環礁地景,屬於世界級自然資產,其海域環境擁有高度的基礎生產力和複雜精緻的珊瑚礁三度空間立體結構,提供了許多生物生存的微棲地和食物,如此豐富的海洋生態環境,孕育出相當高多樣性的海洋生物。自2007年起正式成為我國第七座國家公園,是目前台灣第一座海洋型國家公園,同時於高雄市成立海洋國家公園管理處,為台灣海洋邁向永續經營的重要里程碑。

 

  東沙島位於東沙環礁的西邊,島嶼的土地面積雖然比起整個環礁面積小很多,但是島上卻擁有複雜且多樣的地景環境,在這個不算大的島上,我們可以在潮間帶看到綠意盎然的海草床、大顆粒的珊瑚碎屑海灘、細白柔軟的沙地、還有在內潟湖沉積物堆積的紅樹林及人工消波塊,並且在島中央有一個寬廣的島內潟湖,如此不同的環境棲地相對地也提供了許多生物展現不同的外型特徵和適應生活的方式,因此我們才可以在東沙島的潮間帶發現許多不同的貝類分佈。,嚴格限制捕撈數量。」。

 

完整精彩圖文,請上誠品等各大書局(金石堂除外)或「中華民國自然生態保育協會」購買大自然雜誌


【擁抱海洋.The Sea Around Us 522 國際海洋年專輯】

周蓮香與台灣鯨豚保育路上的朋友們

鯨聲豚語 (一)

文/張育誠
圖/余欣怡
 
海洋──多重宇宙人生的發源地,生命萬物的孕育場域!
台灣生態世界繽紛多樣,談海洋鯨豚保育,不能不提到「周蓮香」!
科學有多重領域,每個領域都有一位開拓者,周蓮香就是這樣一位拓荒者!
有時候現實牽引著我們回到過去,耽溺在另一個時空裡。

  為寫作周蓮香與鯨豚的故事,我那乾渴如沙漠的鯨豚知識,大概「鑿井」都不及解渴, 就跟一頭24公尺的藍鯨般每一開口就鯨吞40—50噸的南極磷蝦(Euphausia superba , 5cm BL, 食矽藻), 還足足在台灣大學聽了周老師的「鯨豚保育生態學」半個學期的課,跟著青年學子重拾課本, 好像座頭鯨(Hump-back Whale)(又名大翅鯨、駝背鯨)從南極巡游到夏威夷, 夏秋時時洄游寒帶水域攝食、秋冬又在溫暖的低緯度海域中繁殖; 待領略新奇時跟著周老師與她的講師群,高興地如鯨躍水,展示如翅般的胸鰭。

 

完整精彩圖文,請上誠品等各大書局(金石堂除外)或「中華民國自然生態保育協會」購買大自然雜誌


【生態焦點】

林鵰現身 振奮人心

後山林鵰拍攝記

文.圖/王嘉雄

  「哇!老師快看!天上有一隻黑色的大老鷹在盤旋……我趕快抬頭一看,竟然是林鵰,顧不得打斷正在為同學們講解的陳老師請他暫停,請同學立刻朝天空看,並叫著:「大家快看啊!那是林鵰,瀕臨絕種的鳥類,機會非常難得,趕快看!……」,只見與神木連接的天際線邊,飄浮著一隻黑色的林鵰,雙翅又寬又大,初級飛羽像手指般的叉開,而且兩邊明顯的往上翹,慢速度的滑過遠山稜線,再翻回神木區的上空,就像黑色的大風箏黑在藍天雲空中飄浮,同學們都看得出神忘了脖子痠,這是2011年10月16日八德社大生態班在拉拉山戶外教學時的場景,因為有林鵰出現,讓同學興奮不已,大呼過癮。

  林鵰(Ictinaetus malayensis),台灣稀有留鳥,也是瀕臨絕種的鳥類,分佈於印度、中國東南、東南亞、蘇拉威西、摩鹿加群島、台灣等地,身長約67-81公分,翼寬達164-178公分,雌雄體色相同,但體型雌鳥大於雄鳥,全身羽色為黑褐色,蠟膜鮮黃色,嘴灰黑色,腳趾也是黃色,爪特別長且僅略彎,且似小刀,方便剌獵樹洞中的小動物用。主要棲息於中低海拔之闊葉林地,以樹棲性小動物為主食。繁殖期為2月至7月,多築巢於森林陡坡中高大的樹冠層,通常產1卵,偶有2卵的紀錄。育雛期長達80天,離巢後親鳥仍會回原巢位繼續供食至完全獨立。 

 
難得的拍攝機會

  2011年4月20日剛結束大陸崇明島東灘候鳥保護區賞鳥之旅,由於沒什麼鳥,非常失望的回到台灣,甫抵家門,內人即告知好友陳老師及林兄來電,問及有沒有興趣去台東拍林鵰,特地保留一個名額給我,要趕快回覆等等……。

 

完整精彩圖文,請上誠品等各大書局(金石堂除外)或「中華民國自然生態保育協會」購買大自然雜誌


【綠色瞭望】現代方舟 (四)

杜瑞爾野生動物保育信託 

夢想家與實踐者畢生打造的動物園

文/潘玉潔 亞熱帶生態藝術協會
圖/楊恩生 亞熱帶生態藝術學會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通識教育中心
 

  自倫敦的滑鐵盧車站坐上駛往南方的列車,不斷倒退的窗外景色從密集精巧的維多利亞式住宅區,漸漸轉變為佈滿綿羊的草坡,每隻羊身上被噴上五顏六色顏料作為記號。約莫兩個小時的車程,我們抵達了英格蘭南岸的普茨茅斯(Portsmouth)港口,這個英國皇家最早的海軍基地,現在仍是海軍總指揮部的所在地,與現役航空母艦互相輝映的,是歷史碼頭上停泊的 HMS 戰士號、HMS 勝利號等古軍艦,似乎在提醒世人所向披靡的英國海軍在大航海時代的榮耀。

  我們從這裡搭乘渡輪進入英吉利海峽,目的地是10小時航程外的澤西島(The Island of Jersey),吸引我們不遠千里也要拜訪的,正是保育界的頑童傑洛德 ‧杜瑞爾一手打造的澤西動物園──現名杜瑞爾野生動物保育信託(Durrell Wildlife Conservation Trust)。

享譽全球的暢銷書作家兼動物園負責人

  說起傑洛德.杜瑞爾,可能是在台灣最有知名度的英國保育人士之一,這多拜他暢銷書作家的身分所賜。他的「我的家人與其他動物」描寫自己在希臘科孚島度過的童年歲月,全球賣出超過百萬本,在台灣的中譯本也從最早的東方出版社、大樹出版社一直到現今的野人文化,經過數次再版,擄獲了數個世代讀者的心,不知有多少小書迷看了此書之後,開始為家中牆上的壁虎取名字,並詳細觀察牠們的獵捕行動。這些著作不但將杜瑞爾式「如果地球上沒有這些形形色色的動物,我寧可不要身在其中」的世界觀深植人們心中,更實際地,賣書的收益讓杜瑞爾得以實現並延續他從六歲起懷抱的畢生夢想─建造一個屬於自己的動物園。

 

完整精彩圖文,請上誠品等各大書局(金石堂除外)或「中華民國自然生態保育協會」購買大自然雜誌


【登陸中國】

席慕蓉筆下與馬以工眼中的克什克騰

與談人/席慕蓉、馬以工、周陽山、蔡惠卿

「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敕勒歌》
 

  長久以來,蒙古人都知道,這片土地的土壤層極薄,表層的土壤蘊藏著讓這片土地生生不息秘密——草籽,於是逐水草而居的生活是他們與大地之母的約定,游牧讓草地有休息、再生的機會,然而外來大舉移入的漢人不懂這道理,以南方習慣的方式進行耕作。當鋤頭深掘翻起淺表的土壤露出砂質層時,大地的保濕層面積快速減少,樹木也因為漢人的居住習慣而被大量砍伐造屋,為了作為耕地使用,連樹根都刨掉了,造成蒙古部分地區的沙漠化面積逐年擴大。

  詩人席慕蓉曾多次返回母親的故鄉,而本刊前總編馬以工則是跟著熟悉民族政治學的同事周陽山教授及專精鮮卑族美術考古的周夫人黃良瑩博士,一行人利用暑假進行了漢、回、藏、蒙邊境的探訪之旅。對父母親的故鄉,席慕蓉終究有著比一般人還要濃厚的感情,但為何另外二人在探巡回來之後,便急尋席老師,邀請她在「大自然」作一次蒙古草原的實況介紹?

  就是上述的蒙古沙漠化現象,讓我們對蒙古有了先入為主的「壞印象」,實際上,生物多樣性中的草原生態系,在蒙古還是存在的,就像詩人筆下的母親故鄉,百花盛開、芳草無涯的場景,而馬以工、周陽山眼中美不勝收的草原景觀,則無法以言語表達其萬分之一,親身體驗最為真切。

  但是,海島之國的我們,還是有機會認識大漠民族、草原生態的,這一期的「大自然」要作一個最佳媒介,用詩人的筆及生態作家的眼,引領大家欣賞天蒼蒼、野茫茫的蒙古大草原! 在這一篇訪談搞中,席老師提供了蒙古照片,本刊特地保留席老師的筆跡,直接將圖說置放在圖旁,讓讀者們一飽眼福!

──本刊編輯部

  寒冬午後,馬以工邀集了席慕蓉、周陽山與大自然的編輯部及現任總編蔡惠卿會面,全程都充滿了一連串的驚呼與讚嘆,先是暑假時從蒙古帶回的各式花草茶,竟連熟悉野生花的我們,都對每一片花瓣都引起我們的驚呼,不論是薄如蟬翼或香氣襲人,當然大家都抓了一片放在深紅色的紅茶中,過午不喝刺激性飲料的席老師,將花片放在白磁的開水杯中,又博來大家的讚嘆。接著是席老師展示手上拾自阿拉善戈壁的石頭串成的手鍊,周老師熱心的說可協助問詢這些奇石究竟是什麼?馬老師不甘示弱,拿出色澤與紅山文化一樣的青綠色石塊,不過是數元購自小商店,但大自然原創的顏色及形狀又是引起一陣驚呼!還沒開始談草原景觀、生態,光是這些產物已教我們心嚮往之。

  席慕蓉的父親是蒙古察哈爾盟明安旗(今改為錫林郭勒盟正鑲白旗)人,母親是昭烏達盟(今改為赤峰市)克什克騰旗人。在席慕蓉的記憶裡,從小母親就時常向她提到故鄉的松林畫面與香氣—「……那真是一片樹海,怎麼走也走不完似的。夏天的時候坐車經過,整個森林都是香的,香味裡面可以分得出那些是花香,那些是草香和樹香。那時候,我一直覺得,連霧氣和露水也好像都清香清香的留在我的衣服上……」。

 

完整精彩圖文,請上誠品等各大書局(金石堂除外)或「中華民國自然生態保育協會」購買大自然雜誌


 
【綠色瞭望】現代方舟 (四)

自然農法與生物多樣性

以花東地區施行自然農法的農家為例

文.圖/張維君 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
    吳士緯 國立台灣大學昆蟲學系
(閱讀更多內容)
台灣的農田與生物多樣性

  台灣的農田開發歷史約有400年之久,早期先民渡海來台發揮篳路藍縷的刻苦精神開山墾地,整個低中海拔遍布了開墾移民辛勤的結果,這些基礎將台灣變成一塊富庶之土,然而隨著工業化與肥料科技發展,近200年來的現代農業生產,往往對環境造成非常劇烈的干擾與破壞。大規模單一作物的種植,迫使農人必須仰賴化學肥料、殺蟲劑來維持田園生產力,亦對農民的健康造成了莫大的傷害,每當作物剛抽新芽等需要施用農藥的旺季,新聞報導便經常出現農民在田間噴藥工作後中毒的消息。

  近代慣行的農藥、肥料、除草劑並用耕作方法的確大幅提高了糧食生產的效率,高效率的糧食生產帶來的還有作物價格的下降,榖賤傷農,便宜的糧食價格對農民不利,而供過於求的便宜食物不但間接促成了「吃到飽」餐廳類的浪費型消費行為,「肥胖」也在短短20年內幾乎成為台灣近代最大的公共衛生危機!

  基於反思種種快速帶給人們的弊端,「回歸綠色」、「慢食運動」在近幾年間逐漸興起。高效率糧食生產方式帶來了殘留農藥和亞硝酸鹽的作物,也造成水源、土地和空氣的污染,除了讓現代人類面臨許多文明病、過敏、腫瘤和許多未知疾病的困擾之外,對生物多樣性產生的殺傷力自然也不可小覷。

  如果曾經聽長輩描述或是看見早期台灣農村的照片,可以發現40年前的台灣農田間是蟲聲不斷、鷺鷥漫步其間的。摸泥鰍、抓鰻魚、釣青蛙是孩子們的娛樂也是加菜的機會,不小心釣到蛇的趣聞更是頑皮孩子長大後津津樂道的童年回憶。曾幾何時,隨著工業化的發展,廢水、髒空氣侵入了農田,購入的基因轉殖種子或苗木非得要靠農藥和肥料的保護才能長大,弔詭的是販賣種苗和農藥資材的竟是同一家大公司所出品!

  生態學家成功大學侯平君教授在台灣西南平原溼地的調查研究中發現,由於這些濕地幾乎全數屬於農田生態系統,溼地生物的生存或滅絕和農田開發、農藥使用息息相關,尤其是能用皮膚呼吸的兩棲類生物由於對水質敏感更是首當其衝。兩棲類的消失不只是單一的問題,生態系中的生物關係是環環相扣的,當兩棲類無法繼續生存,其原本的食物─農業害蟲忽然地失去天敵而快速增加其族群數量,使得農民要使用更多的農藥來殺蟲,受到殺蟲劑篩選下的昆蟲又在無意的人擇作用下留下了具有抗藥性的超級害蟲,另一方面高級消費者如鳥類體內則累積了更多無法代謝的毒素,使得生態系進一步崩潰,人類自然也無法排除在此結果之外。

 

完整精彩圖文,請上誠品等各大書局(金石堂除外)或「中華民國自然生態保育協會」購買大自然雜誌

Hits / 1494   Update / 2017-01-11

可不定期獲得
-活動訊息
-最新保育新知
-優先參與活動

地址: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新溫室104室
電話:02-27872289
傳真:02-26535722
聯絡信箱:swanint@seed.net.tw
 

郵政劃撥帳戶
帳號:05236661
戶名: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自然生態保育協會

 個人入會申請書

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自然生態保育協會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