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第118期選文
【2013生物多樣性特報】

貢寮水梯田的里山願景

 
文.圖/郭志榮(munch) 環境生態部落客 

  山與海的交界,水梯田映照著浮雲,在四季變換裡,提供農村生活,也保存自然生態。但是休耕的荒蕪,讓大地裂傷,滿山荒蕪,生活與生態走向滅亡。當人們緬懷舊日時光,消失的水梯田,等待重生的希望。

  在林務局的水梯田計畫中,構思如何恢復水梯田生產,並且在冬日田中保水,形成一個農田濕地環境,來建立起山坡上的濕地系統。林務局專員林華慶表示,林務局推動的山區水梯田計畫,都有一個特色,就是這些水梯田位於山區,卻是離海相當近,一旦山區或陸域的濕地環境建立起來,其實也就形成一個山海串聯的生態系統。從日本引入的里山觀念,講求人與土地的共生思維,其實在內寮山村始終保持著這樣的風貌。

  農作的開始,阿樹伯到山區尋水路,查看引到農地的水路是否崩塌堵塞,自然的人工水道,蜿蜒流過林間、坡角,就像一條小小溪流,不僅提供稻田水源,也為水道沿線生物,提供一個棲息環境。進入耕作時刻,農民多數自己育種,將上一期收成後,挑出的優秀穀種,再度繁殖育種培育秧苗,透過一代一代的選種種植,篩選出最適地的水稻品種,利用健康水稻來防疫防病,自然減少農藥的使用。在插秧前,重要的工作是田埂的重新建造。在內寮水梯田,農民以岩石石砌堆積分隔出田地位置,在插秧前會挖起田土,圍成一道泥土田埂,作為農地保水之用,從基底岩石到上層泥水。這些看似人工的農業設施,實際卻是各種生物的棲地,在石縫中有昆蟲,田埂上有草種,都在不同時刻,出現生長在水梯田裡,在現今田埂高度水泥化下,這些自然田埂顯得更加珍貴。

完整精彩圖文,請上誠品等各大書局(金石堂除外)或「中華民國自然生態保育協會」購買大自然雜誌


【生態焦點】

是過客?還是新移民? 

台灣領航鯨

文.圖/余欣怡 台灣大學生態學及演化生物學研究所

  對於一般的自然愛好者來說,最容易耳聞有關領航鯨的動態消息,應該來自於新聞的報導。領航鯨最著名的,就是牠們頻繁集體擱淺的悲劇事件,不僅每年在紐西蘭與澳洲海域會有數十隻到近200隻的大群體領航鯨擱淺,這漆黑又偌大的美麗生物,奄奄一息的躺在沙灘上的畫面令人心生不忍,但這一切都與牠們與生俱來的「領航鯨」宿命有關:簡單說就是由於同一群體間成員的感情太好,生死與共,福禍共享。

  領航鯨是屬於鯨目動物中少數社會群體關係相當穩固的種類,和許多陸生哺乳類如猩猩或大象等一樣的具有「母系社會」的家庭組成,由老祖母,媽媽與女兒個體等形成穩定的群體。所以,科學家發現領航鯨的集體擱淺事件中,很高比例是領隊的領航鯨健康出了問題,有時候是聽力構造被寄生蟲感染,無法正常使用回聲定位,有時是可能當地的環境使領航鯨領隊的導航系統出現「秀逗」,而引發整群擱淺的意外。剛開始人們想幫助健康、有活力的鯨魚回到大海時,發現牠們又回頭尋找仍在岸上的同伴而讓救援失敗,但現今的鯨豚救援專家多半能正確尋找出「領隊」,先救援牠回到大海讓整群鯨魚隨後跟上,這樣的救援方式能大大提高領航鯨集體擱淺的救援成功率。

  台灣東海岸出現的領航鯨群體大多是30~60隻左右的群體,偶爾也有100隻以上的大群體。根據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多羅滿」賞鯨船與「海鯨號」的照片提供,我們使用每隻鯨魚背鰭自然生成的疤痕來辨識,製作領航鯨身分證,目前已經辨認出至少80隻以上具有長時間可辨認特徵的個體,但僅有少數幾隻個體曾經被重複拍攝到,尚不能提供活動範圍等更詳細的資訊。而且根據早年1998~2010年的資料,領航鯨偶而在春秋兩季有機緣遇見,但是在2011-12年的夏天期間,領航鯨突然變成了一種常見的黑鯨類了,花蓮與石梯海域的賞鯨船每年平均遇到6群次以上的鯨群,目擊的次數甚至超越了偽虎鯨,其中經過照片辨識的比對有可能是同一大群在台灣東岸附近徘迴。至於為甚麼領航鯨突然從過客變成了Long stay,甚至有沒有可能變成新移民呢?豐富食物的吸引力可能是原因之一,但領航鯨在整個西北太平洋是如何游動?如何生活的?我們所知仍甚少,還等待有機會安裝現代科技的衛星追蹤器來觀察牠們。不論如何,台灣美麗的東海岸張開著雙臂,隨時歡迎這些黑黝黝的好朋友─領航鯨。如果,你有機會到此賞鯨,記得睜大雙眼,搜尋海面,有沒有牠們的身影,讓這畫面伴你微笑入眠哦。

 

完整精彩圖文,請上誠品等各大書局(金石堂除外)或「中華民國自然生態保育協會」購買大自然雜誌


【2013生物多樣性特報】

永續海洋 綠色海鮮

 
文/陳麗淑、吳玲毅 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籌備處 
  姜  海 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 
圖/陳麗淑 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籌備處 
 

  漁業資源的衰退已經存在很久,但是因為捕撈技術的進步,捕撈量一直到最近才出現下滑的現象,在「魚線的盡頭」紀錄片就用影像來陳述這個事實。目前有許多單位與民間團體提出綠色海鮮的概念,在建議的海鮮名單中,其實包含有多層次的考量,到底在挑選綠色海鮮時,需要考量的因素有哪些,為讓大家可以省時省事又快速的做下挑選正確海鮮的決定,試著整理出七大挑選注意事項,提供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就可以用行動,來落實維護海洋、永續利用資源政策。

挑選海鮮,七大原則要謹記
一、 從「現存數量」、「替代食材」的角度選擇海鮮
二、 從「資源恢復速度」、「魚體尺寸」的角度選擇海鮮
三、 從「漁法對環境的干擾」、「慢漁」的角度挑選海鮮
四、 從「全魚利用」的角度挑選海鮮
五、 從「養殖優先於野生」、「健康養生」的角度挑選海鮮
六、 從「底食原則」的角度挑選海鮮
七、 從「節能減碳」的角度挑選海鮮
從消費到保護海洋資源

  漁業資源為再生性的資源,在有限制的捕撈下,能夠達到永續利用;若超限利用,即便是再生性資源,恐怕也來不及補充而滅絕。目前全球的海洋資源即面臨過漁的生態危機,捕撈技術進步,捕撈的效率也提高很多,若不停止非法的漁法以及減緩合法漁法的捕撈量,「水產銀行」將在2048年宣告「破產」。身為消費者的我們,雖然無法直接去選擇捕撈什麼魚、捕撈多少量以及用什麼方法捕撈,但是我們可以透過上述的7種挑選綠色海鮮原則,選購友善環境的漁法、適當的捕撈量以及食材安全的海鮮漁獲,從市場機制的角度將漁業資源的利用導向正確、永續的方向。所以,別小看自己的力量!

完整精彩圖文,請上誠品等各大書局(金石堂除外)或「中華民國自然生態保育協會」購買大自然雜誌


【生態焦點】

百廢待興

天秤颱風後的蘭嶼

文/謝俊雄(族名:焦雷克) 

  2012年8月28日,對蘭嶼居民而言,是一個讓人重新看待大自然展現威力的日子,也是一個歷經險境之後感受「團結是力量」的日子,因為這天,超猛的天秤颱風把蘭嶼整慘了,但也使蘭嶼居民艱辛熬過風災摧殘的堅毅、強韌精神因此展露無遺!

  如此美麗的風光及居民純樸和諧的生活,雖然沒有因為天秤颱風而毀於一旦,但當地族人的傳統農作生活還是變了調。部落農田唯一依賴的水井,在颱風的肆虐之下,造成水井上方的山壁坍方,使得賴以供應水源的水井被掩蓋,還有一部分的農田也遭受波及,無法耕作,更別說如當時各媒體報導呈現於世人面前的路塌、船毀、屋倒的殘破景象。難怪風災過後,許多族裡的長輩們會心有餘悸地說,他們住在蘭嶼島上將近一個世紀,從未經歷過如此嚴重的風災!

  所以,當50年前由族人花了2年又9個月時間才開鑿啟用的水源,且被視為是族人奶水的一口井被土石覆蓋之後,其嚴重性可不是奶水沒有了的問題而已,關係的可是整個部落族人肚子的民生問題呀!偏偏,到現在為止,蘭嶼居民因為沒有足夠的經費,幾乎處於「百廢待興」的窘境,不僅這口井尚未清理乾淨,其他被毀損的農田和囤積的幾百噸土石也是望之興嘆,不知該如何恢復原狀。目前擔心的是,如果明年再遇上颱風季節或是雨量充沛的雨季,損失會不會更慘重?

 

完整精彩圖文,請上誠品等各大書局(金石堂除外)或「中華民國自然生態保育協會」購買大自然雜誌


【綠色瞭望】

不丹初相遇

幸福國度

文/徐韶良 海洋國家公園管理處
圖/楊恩生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設計系
國之礎石─充滿水與綠的森林生態

  空中的喜馬拉雅美麗景色,為這趟行程拉起精采的序幕,我們一行人相信,這樣的幸運會隨著我們進入不丹這幸福之國一路展開。

  位於不丹第二大城巴羅(Paro)的國際機場規模不大,要在一個蜿蜒的高山溪谷中,開闢出適合中大型飛機起降的筆直跑道並不容易。通常人們一下飛機,會立刻被具有傳統風格的航站建築,與大型看板上現任國王伉儷帥氣而又美麗的照片所吸引。然而更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沿著機場跑道的邊上就是溪水奔流的河道,基於曾經在雪霸國家公園長駐七家灣溪畔的現場工作經驗,我注意到在這雨季已經結束好幾個月的秋天裡,這裡仍然維持著穩定而豐沛的潺潺水流。這一股股清澈的河水,該是從涵養著無垢聖潔的喜馬拉雅山上緩緩流下的吧!而能夠留住這大量水資源的最大功臣,無疑是我們驅車前往首都廷布(Thimphu)沿路所看到兩側山坡上一片一片向高處延伸的茂密森林。

  對於這個原由一處處彼此阻隔的溪谷部落組成的國家而言,崇山峻嶺的環境本來被認為是發展的最大障礙。但這些有著大量森林的高山,卻是後來成就不丹幸福立國最重要的資產。根據農林部農業署長Mr. Tenzin Dhendup的說法,不丹在1950~60年代時森林曾經受到大量砍伐,1972年國王宣布了一個重要而關鍵性的政策——在不丹國家土地上應維持60%~80%的森林覆蓋率,於是該國在1980年代中期就完成了森林管理系統的建立。從此,任何人砍伐樹木都需先申請許可。

百年公園,完成北部山脈保育軸整體建構

  一連串的參訪行程,我們已體認到不丹政府自1993年開始投入一系列努力的成果,不但扭轉了長期以來國際社會對於該國「紙上公園」的批評,透過以國家公園為主的體制,更將既有保護區及其相關區域進行檢討與規劃,逐一整合了自然保育工作。

  這次不丹方面負責全程陪同考察的Mr. Rai剛好是2008年成立的第10處國家公園─汪楚克百年紀念公園管理處的處長。Mr. Rai一談起工作就神情專注,介紹到「百年公園」時更是神采奕奕,再三強調她的環境價值與生態功能,也不忘提醒園區內還有約一萬居民需要關照!這個公園位於不丹北部山區,隔著喜馬拉雅山與西藏接壤,她的成立被認為是紀念不丹「建國百年」的最佳獻禮,是建構不丹國家長期發展所需的環境基石。正好可連結既有北部國境西側的Jigme Dorji 國家公園(Jigme Dorji National Park)與東側的Bumdeling野生動物保護區(Bumdeling Wildlife Sanctuary)。這三座國家級的保護區彼此接壤,不丹以15年的時間持續努力,具體完成了不丹北部喜馬拉雅山脈的生態保育軸的劃設。

完整精彩圖文,請上誠品等各大書局(金石堂除外)或「中華民國自然生態保育協會」購買大自然雜誌


【讀者投書】

危急存亡之秋

桃園藻礁

文/圖  劉靜榆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

  藻礁海岸是紅藻門的無節珊瑚藻類,將海水中游離的鈣固定在細胞壁中,在生長過後留下石灰質,並經由不斷的膠結,進而建造大型的礁體。珊瑚亦可沉積碳酸鈣建造礁體,但在鹽度會因河流淡水排入而降低的海邊、豪雨會將海水鹽度降低之近海面處、過於強烈海流與湧浪之大浪帶,皆有可能使珊瑚死亡;而珊瑚藻的忍受力較強,在海流較強、水溫較低、水不很清澈、鹽度變化較大等較惡劣的環境也能生長,逐漸形成藻礁海岸。桃園海岸在7,500年前,珊瑚礁即開始生長發育,於4,500年前造礁藻類在這裡逐漸取得生長優勢。

  桃園全縣39公里的海岸中,從竹圍漁港西側之大鼎海岸、埔心溪口、新街溪口、老街溪口、富林溪口、大堀溪口、小飯壢溪口、新屋溪口到後湖溪口,長達27公里的海岸線中都可以發現藻礁的蹤跡,但唯有桃園縣新屋、觀音長達4.5公里海岸仍有活的造礁藻,是全台灣面積最大的藻礁地形,大退潮時有部分礁體可露出水面高達2公尺,寬達500公尺。桃園之藻礁已存在數千年,是探討海水面相對變動的最佳地質紀錄。

  在藻礁區調查現場,看到生物一批批死掉,實在很心痛,但如何作為才可以有效保護?當時的我仍是一籌莫展。2012年3月12日、13日我一如往常的接受邀約前往桃園,對有興趣的朋友們敘述我的想法,經過兩天一夜的室內外課程,包括攝氏10度低溫的藻礁區雨中夜觀,以及受汙染的死寂藻礁區等實地觀察後,大夥決定將積極促使政府盡早公告觀音及新屋鄉之藻礁區為「自然保留區」設為基本目標。2012年3月30日環保團體和在地居民,邀請相關單位會勘,並召開記者會,要求設立觀新藻礁保留區。我也將原協助社區居民認同自然保留區之溫和作風,轉為激進的方式-協助民間社團向立法院陳情。

  對照藻礁區生命的流逝,我認為劃設自然保留區,不單是桃園縣政府的事,甚至藻礁存亡連鎖效應所影響層面,已不是縣政府的層級,而是全國性的議題,海域的健康與否,直接影響台灣島上每個人,為了工業發展,有需要用全民健康去買單?

  大堀溪文化協會大聲疾呼「還我有魚的溪流」,觀音的大堀溪裡沒有魚,沒有魚的溪水有多毒?而溪水將會流入海中。在傳統及新興的工業交互作用,桃園的溪流下游沒有魚,其實不僅有大堀溪,而且也不是最近的事。若桃園藻礁海岸真有幸可以被劃設為保留區,將來還有更多努力的工作,目前才僅是開始,若連這張保命符都沒有,那這個聚寶盆中的生命樂章就要永遠劃下休止符了。我們希望沒有魚的範圍不要再擴大,為了海裡的生物,也為了你自己,請支持桃園藻礁海岸劃設為保留區。

完整精彩圖文,請上誠品等各大書局(金石堂除外)或「中華民國自然生態保育協會」購買大自然雜誌

Hits / 1047   Update / 2016-08-17

可不定期獲得
-活動訊息
-最新保育新知
-優先參與活動

地址: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新溫室104室
電話:02-27872289
傳真:02-26535722
聯絡信箱:swanint@seed.net.tw
 

郵政劃撥帳戶
帳號:05236661
戶名: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自然生態保育協會

 個人入會申請書

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自然生態保育協會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