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第119期選文

【2013生物多樣性特報】

保護區內有里山

文.圖/李光中 東華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學系

  許多人認為里山倡議主要關心保護區外的鄉村地區,將里山稱為「保護區外的保護區」。筆者雖然同意,但認為保護區內也可能有里山地景,而現有保護區外的里山地景也可能成為保護區的新類型,關鍵在於我們改變對傳統保護區的觀念和制度設計。

里山是什麼?里山地景有什麼功能?

  里山一詞源自日文satoyama,最早使用這名詞是在1759年,原指農村聚落和耕地周圍的山區。直到1970年代,將里山特定指圍繞農村周圍的次生林地,提供傳統農村的薪材、香菇、箭筍、野菜、水源、落葉堆肥等生活所需。目前里山一詞已擴大涵蓋農村聚落本身以及周圍的整體地景,諸如:次生林、水稻田、菓園、草生地、灌溉溝渠、池塘、牧場等多元的土地利用景觀。如此說來,類似里山的地景(Satoyama-like landscapes)非日本獨有,而是典型的亞洲農業地景。

完整精彩圖文,請上誠品等各大書局(金石堂除外)或「中華民國自然生態保育協會」購買大自然雜誌


【生態觀察站】

湧泉.貝塚.捷運.高雄港

─從一枚貝殼看打狗城水環境的變遷

文.圖/邱郁文 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

  高雄舊稱打狗,靠海的打狗城邊有座柴山,柴山蘊含著大量的水在山邊湧出,更早之前高雄裡是一個大內海,這些豐沛的水源交錯成細密的水網,匯入大內海,打狗的居民在這樣得天獨厚的環境,曾經發展出以漁獵為主的小溪文化、隨後利用這些泉水發展農業和航運,形成內惟聚落,直到日據時代開港後鼓山成為政經重鎮,而開發過程中,打狗人不斷用生態來換取文明的成果。 

  我們可以用滄海桑田來看看舊稱打狗城的高雄,高雄的市區部分位於鼓山海岸的壽山、左營東側的半屏山,以及東南部的鳳山丘陵(鳳山水庫建於其上),其中柴山與半屏山皆因珊瑚礁隆起而形成。而位於高雄地區西南側的旗津原本是一座沙洲半島,隔著高雄港狹長水道與前鎮相對後來南端因興建第二港口,而以水道與紅毛港分割。由此可知,高雄的發展基於港灣都市的架構,並且大致是基於該區域過去原始的潟湖地形整建而來。

  但是,高雄過去的古老環境是什麼樣子呢?我們從現在位處高雄市西郊的柴山,在更新世早期約180萬年前,那時台灣南部還是一片大海,而海床底部正緩慢地沈積著淤泥,而這緩慢而漫長的過程為柴山的行程做準備,直到125萬年前,海平面上升,柴山地區氣候轉為溫暖潮溼,淺海珊瑚大量生長逐漸形成碳酸鈣質岩層提供了山體的基礎。而更新世晚期,距今30萬至47萬年前的蓬萊造山運動進一步的將柴山拱出海平面成為隆起的珊瑚礁,柴山整個幾乎都是石灰岩地形。所以,可以見到許多珊瑚如蕈珊瑚、葉狀珊瑚、鹿角珊瑚、菊石珊瑚以及大量的貝類化石、殘骸等等。

貝塚菜單看古高雄的生物多樣性

  根據考古學家的研究,從新石器時代以來就有人類在高雄地區定居的紀錄,從日治時期年至1994年,所發現的與文獻上所記錄的史前遺址共有124個以上,這些遺址所涵蓋的時間從距今六、七千年前的大坌坑文化時代開始,一直到距今300年前漢人進入高雄縣平原地區拓墾為止。位在鼓山內惟、龍泉寺西側的「小溪貝塚」遺址的調查資料,開始於日籍學者人土屋恭一的調查,初步得到壽山洞窟的調查資料;而考古發掘有劉益昌教授等人於1995年受高雄市政府民政局委託進行遺址的試掘研究工作,發現遺址的年代距今約350年到800年間,涵蘊西拉雅支部馬卡道族原住民生活的文化,具有生態及文化保存價值。

 

完整精彩圖文,請上誠品等各大書局(金石堂除外)或「中華民國自然生態保育協會」購買大自然雜誌


【生態觀察站】

偷閒瘋鳥去

文/王嘉雄
圖/王嘉雄、林麗鶴

  台灣位在東亞鳥類遷徒路線上重要的位置,而野柳則是北海岸突出海面的狹長海岬。每當候鳥遷徒的季節,很多南來北往的候鳥就會飛進岬角來休息,尤其在天候不好的時候就成為避風雨補充體力的好地方。野柳也變成了鳥人發現稀有鳥類的天堂,其中最有名的地方就是岬角最北端的廁所,鳥人稱之為「神廁」。這幾年迷鳥級、稀有級的鳥種紛紛出現在神廁前後的小片海岸林內,諸如壽帶鳥、日本歌鴝、琉球歌鴝、藍歌鴝、日本鵪鶉、棕腹仙鶲……等等,讓一批批賞鳥、拍鳥人如潮水般的湧入。但要來到神廁也不簡單,從「瑪伶石」往燈塔方向走,一開始就有一段約百公尺長的陡坡台階,這要好體力、好腳力才行,尤其背著重裝備的攝影朋友,莫不視為畏途,我們稱之為「好漢坡」。一般遊客遠眺「好漢坡」有如天梯,大多不會上來,對鳥人而言是朝聖地非來不可。事實上過了「好漢坡」之後就平坦了,通往神廁的小山徑,路寬僅一公尺,位在海岬的上方,可以居高臨海遠眺基隆嶼及海上船隻航行,風景怡人海風又拂面,會讓人忘了上「好漢坡」的辛苦,小徑不時會有驚奇的發現,沿路上藍磯鶇、白腹鶇、野鴝、黃尾鴝等及其他鵐科、鶯科、鶇科等不斷的出現,隨時都有可能遇上迷鳥或者稀有的過境鳥等等。

完整精彩圖文,請上誠品等各大書局(金石堂除外)或「中華民國自然生態保育協會」購買大自然雜誌


【台灣印象 】

依海為生

親海阿美族人的隱憂

文.圖/陳麗淑(阿美名:拔耐) 海洋科技博物館籌備處

  基隆春天某個午後退潮,和平島公園有許多婦人彎著腰,在一片綠的海蝕平台上,忙著採海藻。一般常見的是採青苔仔(腸滸苔)、茶米菜(小衫藻)和(石花菜)。但也有人採的藻類與別人不同—異枝凹頂藻。經詢問才知道她們是來自花蓮的阿美族人(註一),一有空會來岸邊採海藻,基隆當地人不食用這種海藻,但是花蓮阿美族人卻喜歡食用,因為這裡的異枝凹頂藻很多,吃也吃不完,所以婦人會多採一些準備寄給花蓮的親友。只見人人手腳很快,沒一下子就裝滿了幾個布袋。

「阿拉寶灣」的阿美族人

  其實在阿美族原鄉,花蓮與台東等地,是黑潮與沿岸河流交會處,富含洄游性魚類及多種海中生物,阿美族人會使用撒網、垂釣等方式捕捉魚類,並且撿拾螺貝及海膽等海中生物,沿著海岸線時常可見搭著小棚子,是他們簡易的居所,他們在此販賣著每日現捕的海產,靠著微薄的收入維生,也因此有「海岸吉普賽人」之稱。離開原鄉到北海岸包括基隆地區的阿美族人,還是有些人維持同樣的生活型態在,基隆的海鮮餐廳,經常都有阿美族人兜售現抓的海鮮。經查,基隆市原住民約為9,000多人,大部份為阿美族人(目前基隆約有8,000阿美族人在此落腳),50年代隨著礦業、漁業的發達,許多原住民人遷聚於此,在此的阿美族人大多從事漁撈工作,因群居的特性,故在和平島八尺門漸形成一原住民聚落稱為「阿拉寶灣」。

完整精彩圖文,請上誠品等各大書局(金石堂除外)或「中華民國自然生態保育協會」購買大自然雜誌


【生態觀察站】

我的石虎朋友們

文.圖/林育秀 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

從蟬到石虎的轉折 

  很多人對我投入石虎保育研究工作充滿疑問,例如會問我:你之前不是做昆蟲的(我研究所的研究主題是蟬),怎會想要做石虎?我通常會回答:我畢業後的第一個工作也不是做昆蟲啊!我轉到抓鳥去了,這樣是不是有跟石虎接近一些些?最近,我突然想到一個更好的說辭:昆蟲和鳥類都是石虎的部分食物來源,先從食物了解起聽起來應該比較合乎常理;不過還是要強調一下,石虎最重要的食物其實是老鼠。另一個問題是為什麼我會投入石虎保育研究?說起來一點都不浪漫,也沒有戲劇性,雖然用一句:「在一個因緣際會下開始了石虎研究」就可以帶過,但真正的原因我卻很想跟大家分享。

起因是2010年我所服務的特有生物保育中心(其後簡稱特生中心)野生動物急救站的詹芳澤獸醫師一封信;他正思考著因為救傷被收容著5隻石虎的未來和規劃,選項一是詢問中心哺乳動物研究室是否有研究人員有興趣者投入研究,其二是將個體送至能增進石虎保育推廣的動物園或收容單位。對野生動物很喜愛的我,當然知道這個謎樣的物種,能有機會接近牠們,真是太令我興奮不已,也因此自告奮勇的投入石虎保育的工作。急救站當時的5隻嬌客-三腳貓、小虎、小公貓、小母貓和柿子,就是我第一批認識的石虎們。

 

完整精彩圖文,請上誠品等各大書局(金石堂除外)或「中華民國自然生態保育協會」購買大自然雜誌


【他山之石】 

淺談先進國家的溪流管理制度

 

文.圖/左承偉 台灣休閒漁業發展協會

  台灣的溪流保育活動中以封溪護魚活動最為普及,共計全台已超過百條溪流正在進行,然而沒有期限與明確目的的封溪,真的有辦法持久嗎?台灣該如何跨出「經營管理」的第一步?以個人近15年的國外實際考察經驗,走訪六個國家十多條溪流,逐漸體悟出溪流管理的重要性與必要性。另一方面,他山之石可以攻錯,從了解先進國家的管理模式與期制度形成邏輯,將有助於台灣在此方面的發展與措施成形。

  過去,台灣在法規制訂上多依賴抄襲國外現有條文,然而法條來自各地不同的文化與生活習慣,因此即便一般所說的歐美日本等先進國家,也仍有許多差異,所以妄以一國的法條直接移植,肯定會出現許多問題。 

  在此建議,台灣在管理機構上最好依賴地方保育組織,如鄉鎮、村里保育協會、巡守隊等,而不宜由行政機關如鄉鎮市區公所進行管理。其原因在於巡守、管理、販售票券、稽察等工作都相當耗損人力,絕不可能依賴公所內一、二個職員。因此交付地方並授與一定的程度的行政公權力,然後由公所、縣市政府,以及其他一至兩個非營利團體監督,便可處理管理的基本問題。 

  至於垂釣管理規定的制定方面,台灣的生態系遠較歐美複雜,千萬不要一套辦法適用於全國,因為不同地區的水域與物種有所差異,很難訂定一個統一的標準;因此中央、地方政府只要訂定大方向的法規即可,至於施行細則,則地方可以再尋找生態專家、釣魚專家與當地人士共同擬定即可。

完整精彩圖文,請上誠品等各大書局(金石堂除外)或「中華民國自然生態保育協會」購買大自然雜誌

Hits / 1893   Update / 2016-08-17

可不定期獲得
-活動訊息
-最新保育新知
-優先參與活動

地址: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新溫室104室
電話:02-27872289
傳真:02-26535722
聯絡信箱:swanint@seed.net.tw
 

郵政劃撥帳戶
帳號:05236661
戶名: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自然生態保育協會

 個人入會申請書

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自然生態保育協會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