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第120期選文
【2013生物多樣性特報】

青蛙下蛋了

談兩棲動物的卵

文.圖/向高世 銘傳大學生物科技系

  在炎炎的夏日裡,若有人提到了「青蛙下蛋」,您會想到夜市中所販售的標榜天然的「山粉圓」,還是可能有不明添加物的「粉圓」呢?而若就單顆的蛙卵外型來說,乍看之下,的確和「粉圓」或「山粉圓」有些許相似,但在細究實際的結構,蛙卵則和此二者迥然不同且複雜許多,真正嚴格說起來,蛙類卵群分布的樣態也不會真的像這些消暑的甜點一般。 

  而相對於蛙類本身來說,在人類的社會中,蛙卵引起的注目一直都是較少的,就以古籍來看,雖然本草拾遺(註1)及本草綱目(註2)都可見到一些與蛙類或蝌蚪的敘述;但是有關蛙卵,則並無任何的專論,唯一相關的文字則是在本草綱目有關蝌蚪的敘述中所提到─時珍曰:「……二三月,鼃蟇曳腸於水際草上,纏繳如索,日見黑點,漸至春水時,鳴以聒之,則蝌蚪皆出,謂之聒子……」,而其中所謂「曳腸於水際草上,纏繳如索」(註3)的描述,很明顯就是在指蟾蜍類群所產的卵,關於蛙卵的療效,本草拾遺則提到主治明目,若從中國人傳統「以形補形」的觀點來看,蛙卵與眼珠些許相似的外型,亦不難讓人理解為何會有此說法,只是此「偏方」顯然是訛傳,否則倘真如此,蛙卵大概就不會受到如此這般的輕忽了。

完整精彩圖文,請上誠品等各大書局(金石堂除外)或「中華民國自然生態保育協會」購買大自然雜誌


【2013生物多樣性特報】

來自里山的訊息

文.圖/李光中 東華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學系

  2010年10月於日本名古屋舉辦的聯合國第十屆生物多樣性公約大會中,日本政府與聯合國大學高等研究所(UNU-IAS)共同啟動《里山倡議國際夥伴關係網絡(The International Partnership for the Satoyama Initiative,以下簡稱IPSI)》,主旨是透過國際合作,建立對鄉村地區等半自然(semi-natural)環境的價值認同,並發展人類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永續農村社會模式。里山倡議的實施策略,是透過收集世界各地自然資源永續管理的案例,建立資料庫,並分析出這些案例共通的永續土地利用原則,繼而利用廣泛的專業技術與經驗,建立全球不同地理環境中,農林漁牧等生產地景的永續經營管理策略和操作指南,最後將里山倡議的策略和操作指南發展為具體行動計畫,並推廣到全球各地。

完整精彩圖文,請上誠品等各大書局(金石堂除外)或「中華民國自然生態保育協會」購買大自然雜誌


【生態焦點】

湧泉

以恆春半島為例

文.圖/邱郁文 國立海洋生物館展示組

  乾淨的水提供了水生生物基本生存的空間,才能建立並維持生態系中其他階層的生命,然而目前許多中低海拔的水域,都因開發不當的利用而改變水環境的的物理條件,各式各樣的化學污染降低了水生生物的生存條件,棲息在其中淡水生物面臨這些威脅壓力。而位於中低海拔處的湧泉濕地,擁有來自於地下乾淨的水源注入,提供乾淨的水給生物棲息,在普遍受到污染的中低海拔水域,湧泉成為水域生物多樣性的諾雅方舟。因此,林務局在2011年開始投入心力關注台灣湧泉的調查及研究。 

  什麼是湧泉濕地?湧泉環境是水圈的一個類型,指水源自然地從地底流出至地表;也就是含水層裸露於地面層之處。簡單來講,水的循環過程中,地下水滲漏到地表的過程形成湧泉。若把湧泉流經的水渠、深水井汲取的地下水、人為鑽取或引水,天然泉水等列入在廣義的湧泉定義中,包括了井口及人工引流的灌溉渠道,提供居民利用來灌溉、洗衣、洗滌、栽種等等,這些都是早期人們利用湧泉資源的痕跡;因此,湧泉隨著人的不同利用面相下,湧泉就有了不同的名稱,我們可以在台灣看到很多因為有湧泉而形成的地名包括:龍泉、龍水、龍目、玉泉、清泉、埤仔頭、洗衣坑,甚至直接就稱為水源地。 

  這些乾淨的水體與湧出地點共同支持了生態系統的重要環節,同時也因人類依水而居,利用水及棲息於湧泉的生物,進而利用湧泉發展農業,生活與生產都離不開水,建構起了在地文化;這些生態資源和文化特色都可發展為生態旅遊資源,也是社區保育的一項重點。因此,湧泉的保育恢復及利用管理,健全湧泉的生物多樣性及生態功能是必要的工作。

 

完整精彩圖文,請上誠品等各大書局(金石堂除外)或「中華民國自然生態保育協會」購買大自然雜誌


【生態觀察站】

最後的台灣山貓

文.圖/余建勳 林務局新竹林區管理處

  雲豹的消失,意味著幾十年來台灣生態環境的丕變,當研究人員開始想去調查雲豹時,卻發現再也無法在野外找到!失去了雲豹,我們更應該積極去思考:另一種台灣原生的貓科動物-石虎,是否也急需我們的關心?

謎樣的石虎 

  石虎原名華南豹貓,意即身形如貓,斑紋如豹。在台灣,山區的居民俗稱石虎為山貓。從早期的文獻記載中,可發現石虎是台灣低海拔普遍分布的野生動物,然而在最近的數十年間,國內學者對於這樣的生物,幾乎是一無所知,沒有人可以明確告訴我們,台灣那裡還有石虎分布。 

  民國83年,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成立,並開始著手進行全台灣的動植物資源調查,同時也建立了野生動物急救站,專職負責救治、收容野生動物。從特生中心過去十多年的調查資料及救傷記錄中,研究人員發現:石虎的相關記錄相當少,顯示現今石虎的族群狀況恐怕不像文獻所講的:全台普遍分布,而是可能正面臨著滅絕的危機。

苗50縣道開發案,一戰成名 

  人為的開發一直是對野生動物生存最大的危害,石虎所棲息的淺山地區由於多屬私有土地,常面臨開發破壞的問題。早年苗栗地區人為活動較少,相對的開發情況也較不嚴重,也因此保留了許多棲地讓石虎生存,反觀其他的地區,如:雲嘉南一帶,因為人類活動頻繁,開發破壞多,石虎很難生存下來。 

  然而好景不常,近幾年苗栗地區開發案急遽增加,許多道路的開闢、拓寛以及科學園區、工業園區、觀光園區的開發,統統位於石虎棲息地上,但早年大家對石虎一無所知,也沒人會站出來為石虎請命,因此就讓這些開發案順利的進行。這樣肆無忌憚的開發情況在98年底時有了改變,一條預計穿越三義苑裡交界的苗50縣道路工程,由於調查資料顯示為石虎重要棲息地,因此在地方居民、保育人士、學術界、林務局等多方反對下,縣政府終於同意暫緩開發。 

  成功阻擋苗50線的開發,石虎一戰成名!同時也影響了後來苗栗地區許多大型開發案的進行,只不過並不是每件開發案遇到石虎都會讓政策轉彎,像最有名的後龍殯葬園區設立案,雖然該地區確實有石虎的活動記錄,地方人士及保育人士都極力反對,但開發單位仍執意開發完成,如今殯葬園區20多公頃的基地都已全數整地完成,原本石虎的棲地也一去不復返!

完整精彩圖文,請上誠品等各大書局(金石堂除外)或「中華民國自然生態保育協會」購買大自然雜誌


【生態觀察站 】

瘋東方蜂鷹

紓壓之旅(一)

文/王嘉雄
圖/李豊曉、林麗鶴、王嘉雄
 

  台灣要定點拍攝蜂鷹有兩種方式,一是冬季野生蜂築巢完成進入繁殖旺季時(最好是虎頭蜂),蜂鷹會來衝撞蜂巢,巢破後取食蜂蛹等,有時還會見到群鷹輪番衝撞的鏡頭,但機會難求。首先要請山區的朋友找蜂巢或者購買訊息,確定能拍後要搭設蚊帳(防叮咬)及偽裝等等,準備工作完成後再進入帳內等待,這種方式最不干擾最自然。另一種方式就是到養蜂場去,因為蜂鷹會到養蜂場去撿食「贅巢」片。所謂「贅巢」是指蜂農將蜂箱外的蜂巢割除後丟棄的部份,聰明的蜂鷹待蜂農離開後就下來撿食,這種蜂農與蜂鷹的默契由來已久,一般蜂農不會在意。 

  到養蜂場觀察或拍攝最為方便了,台灣的蜂農都很友善,在不影響蜂農工作的情況下大多會同意,鳥人也會購些蜂蜜等產品回饋。這幾年來台灣的賞鳥活動越來越普及,有些蜂農嗅到商機也開始兼營賞蜂鷹的生意,他們會在自家的養蜂場內,架設大型的偽裝寮出租,讓鳥人躱在寮內不干擾蜂鷹的正常活動下,儘情的欣賞或拍攝。這種生態與經濟兼顧的模式很不錯,值得推廣。 

  台灣的蜂鷹數量不多,且生性隱密慎不易發見,自空中飛過也是直線飛行,很少盤旋,很難找到落腳位置。早期蜂鷹的訊息,多半來自墾丁國家公園每年在猛禽過境時發佈數量的訊息,其中最多的是赤腹鷹約有10餘萬隻,次多的是灰面鷲約有數萬隻,第三多就是蜂鷹,也不過一、二百隻而已。

完整精彩圖文,請上誠品等各大書局(金石堂除外)或「中華民國自然生態保育協會」購買大自然雜誌

Hits / 1782   Update / 2016-08-17

可不定期獲得
-活動訊息
-最新保育新知
-優先參與活動

地址: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新溫室104室
電話:02-27872289
傳真:02-26535722
聯絡信箱:swanint@seed.net.tw
 

郵政劃撥帳戶
帳號:05236661
戶名: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自然生態保育協會

 個人入會申請書

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自然生態保育協會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