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學自然-地殼下的灼熱氣息」活動回顧

中華民國自然生態保育協會的戶外活動「遊學自然」,在本月初再次舉辦了地球科學主題活動「地殼下的灼熱氣息」,邀請到中央地質調查所李柏村老師,在陽明山國家公園的小油坑,實地介紹關於火山的種種知識與現象。同時正逢小油坑岩芯鑽探計畫進行中,感謝老師的規劃,讓我們得以一窺地質學研究的工作現場。



活動當日上午天清氣朗,小油坑噴氣孔清楚可見。老師先向我們解釋「活火山」的定義:在距今一萬年內曾噴發者,並說明大屯火山經研究認為在距今五千到六千年前曾有火山噴發,因而被歸類為活火山,但大屯火山現況並無噴發趨勢,因此又被稱為「休眠火山」。小油坑噴氣孔正是火山活動結束後,地底熱氣沿著岩石裂縫冒出地面之處。



火山冷卻之後常常帶來珍貴的礦物資源,金瓜石一帶的金礦與銅礦便是最佳實例。而在陽明山,清代來台灣的郁永河就特地來此取用當地的硫磺資源,煉製硫磺磚作為火藥原料。現今在小油坑噴氣口周圍仍可觀察到黃色的結晶。有些火成岩中還藏有磁鐵礦,能讓磁鐵或磁性物質吸附,老師現場演示,小朋友們瞪大了眼睛好奇地觀看。



前兩日降雨而在步道旁小噴氣口形成的水窪不斷冒泡,空氣中瀰漫著淡淡的硫磺氣味,老師實地示範量測水溫達攝氏84度,以及用石蕊試紙測出水質偏酸性,並解釋周圍岩石從原本堅硬的安山岩被高溫的酸性氣體侵蝕之後,成為質地鬆軟的乳白色岩石,也因此小油坑附近山坡容易崩塌,噴氣口高溫強酸的環境,也讓植被無法生存,岩石長年裸露。



根據老師解說,目前大屯火山的觀測方法有:氣體監測、溫泉水質監測、地溫監測、地表變形監測與微震監測等等。老師在兩個小時的課程中,帶領大家見識地溫監測、地表變形監測的儀器,以及可以了解火山噴發層序的地質鑽探,工程現場鑽出的岩芯中記錄著小油坑的地質歷史,鑽探後的空間也是往後作為地溫監測的地點。



參與這次活動的大小朋友也對老師提了許多地質相關的疑問,其中許多與居家安全相關,如地震斷層、火山噴發、順向坡、土壤液化等等,老師都清楚地回答,讓大家知道我國在地質監測上的進展與未來努力的方向。許多基礎地質科學的研究工作,正在各地默默地進行,令人心存感謝,也對我國的研究充滿信心。







本年度的「遊學自然」系列活動在此暫且告一段落,感謝一年來參與活動、提供建言的夥伴,以及專業又熱情的講師。至於夥伴們相當關心的明年度活動規劃,敬請期待本會網站上的活動訊息,大家明年再見!

Hits / 1603   Update / 2016-11-21

可不定期獲得
-活動訊息
-最新保育新知
-優先參與活動

地址: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新溫室104室
電話:02-27872289
傳真:02-26535722
聯絡信箱:swanint@seed.net.tw
 

郵政劃撥帳戶
帳號:05236661
戶名: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自然生態保育協會

 個人入會申請書

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自然生態保育協會版權所有